第1035章暗夜密谋
1801年的新年伊始,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掠过圣彼得堡的街巷,却丝毫未能减弱冬宫广场的磅礴气势。
这座被誉为“宫殿广场”的核心地带,如同一颗镶嵌在涅瓦河畔的璀璨明珠,不仅是圣彼得堡的地理与精神中心,更是串联起俄罗斯历史与文化脉络的关键枢纽。
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广场,以其宏大的尺度和精美的建筑群落,无声诉说着帝国往昔的辉煌与荣耀。
广场四周,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群交相辉映,构筑起一道气势恢宏的视觉屏障。
北侧的冬宫宛如一座凝固的史诗,两百米长的立面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淡绿色光泽,与白色大理石圆柱形成鲜明对比。
圆柱顶端,超过百尊形态各异的青铜雕像与鎏金花瓶昂首挺立,仿佛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承载帝国机密的宫殿。
在广场南面,涅瓦大街如一条沸腾的生命之河,将繁华与喧嚣注入城市肌理。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这条主干道的白天依然涌动着勃勃生机:
裹着厚重皮草的商贩,高声叫卖着热腾腾的蜂蜜蛋糕与伏特加,机灵的孩童在人群中穿梭;街角处,披着褪色斗篷的小偷如伺机而动的野猫,目光紧盯着行人的口袋。
沿街林立的商铺橱窗里,丝绸、香料与来自东方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折射出这座北方之都作为贸易枢纽的重要地位。
漫步涅瓦大街,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星罗棋布的咖啡馆。
这些弥漫着咖啡豆焦香与烤面包气息的场所,既是市民社交的中心,也是思想碰撞的舞台。
与巴黎左岸遥相呼应,圣彼得堡的咖啡馆内几乎都供奉着一尊伏尔泰的石膏雕像——这位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正以标志性的睿智微笑,凝视着往来的宾客。
传闻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伏尔泰曾造访圣彼得堡,不仅与女皇畅谈哲学与艺术,更将法式生活美学引入俄国贵族圈。
也是自那时起,咖啡便从宫廷走向民间,与俄式茶文化相互交融,催生出独特的“咖啡沙龙”文化。
……
圣彼得堡的冬夜,凛冽刺骨的寒风裹挟着漫天鹅毛大雪,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间疯狂肆虐。
西科尔斯基裹紧了身上那件价值不菲的貂皮大衣,将领口又向上紧了紧,试图抵御那无孔不入的寒意。他的皮靴重重地踩在结冰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而又突兀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帽檐下,一双锐利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看似平静的夜幕之下,他深知俄国宫廷的暗流早已涌动至一触即发的临界点,每一个细微的动静都可能暗藏危机。
推开一家咖啡馆那扇斑驳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咖啡焦香与木材陈旧气息的暖意扑面而来,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氛围。
屋内昏暗异常,仅有的几盏煤油灯在墙角摇曳,光晕在墙壁上晃动,将整个空间切割成明暗交错的诡异模样。
自侍者放下两杯黑咖啡后,再无半点人声,就连老板也悄无声息地隐入了后厨。大门外很快挂出“已经打烊”的标识,褪色的木板在狂风中吱呀摇晃,仿佛在向外界宣告此地已成为秘密的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