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铁器之论

虎贲郎 中更 1739 字 3天前

既要弄到牛马,还不能激起太过强烈的抵触情绪。

征税是一个方式,免除匈奴人的口赋、徭役,口赋、徭役折成牛马。

摊派到匈奴各部,就能拿到这笔畜力折算的税赋。

另一个方式就是经济手段,用铁器从匈奴各部置换畜力,但具体怎么置换,还需要详细讨论。

曲辕犁,播种的耧车,都是要生产的。

只要不涉及铁器部件,木制结构的农具都很好生产,农闲时就能组织人力进行生产。

还有各种民用独轮车、水车,以及灌溉河渠、水堰的修建,都需要持续投入人力。

以至于赵基都有些满足于现在的地盘,想要费一年时间进行深耕。

特别是境内匈奴各部,目前也就去卑这里拆分了六个千户级别的大部;赵基很想将千户制度推行到治下所有匈奴人头上。

将数千户规模的匈奴大部拆掉,匈奴一户就是一落,通常能有大大小小二三十人,发达行为的落能有人五六十口人。

特别是那种户主年老,好几个儿子成年正处于分家阶段的落,人口规模更大。

一个刚分家,新兴的落,也能有十个人,两三个青壮。

但今年还真不适合对匈奴人下手,不是权威不够,也不是力量不够,而是匈奴人还没过上好日子。

当技术推广,让匈奴各处生产力提升,能过上比过去两三年更明显的富足生活时。

那么匈奴内部对抗的阻力就会明显降低,到时候再开始拆分大部为数个千户,组合中等部落为千户,自己吃掉小部也编为直属的千户。

以千户制度,逐步代替匈奴人内部成熟的名王大部,这样以后幕府就能通过千户制度垂直管理匈奴。

所以还需要一段时间了解匈奴各部的首领、贵族,掌握大部内部的矛盾信息。

也让匈奴人了解自己,拆分大部又不是直接吞并,不过是推恩令的强化版本。

每个匈奴名王肯定有叔父、兄弟、堂兄弟或成年的儿子,拆掉大部,让其中亲近幕府的近亲充为千户。

完成千户制度后,匈奴人的动员力,服从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征税也会方便。

要么缴纳畜力折算赋税,这就是保护费;要么接受兵役,成为幕府一员。

检查完曲辕犁,赵基众人又检查仓库里的农具。

赵基这才放心很多,这些农具,才能保证今年太原、河东的生产恢复。

他不怎么懂经济,没做过什么大生意,但也知道分配的重要性。

翻阅库存账簿,赵基问:“目前铠甲、军械不便分发给义从、匈奴贵族,这农具分发、奖赏下去并没有多少隐患。而我现在疑惑的是,不知该不该放开农具互市。”

现在仓库的农具,肯定是发下去,直接发给各处县府、军士家庭手中,县府再给佃户租出去。

至于各县的民户,只能钱购买,反正很多人卖蝗虫也挣了许多现钱。

虽然为了买粮食又让许多钱币回流到官府手中,可民间货币储备目前来说是充足的。

只有市场上提供百姓急需的货物,他们手里的钱币才有意义。

所以民户想要补充、更新农具,只能钱买;把钱出去,他们才有挣钱的动力。

匈奴义从骑士的家庭……哪怕再吕布那里效力的义从,原则上也是响应赵基的征发,也是可以分配农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