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展没有隐瞒,便是将突厥来袭,罗艺被围的消息尽数告知。
在得知详细后,杨林目光微冷,沉声道:
“这突厥倒是好大的胆子,我大隋不曾对他们用兵,他们却敢大举犯我大隋,真是自寻死路。
不过,罗彦超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竟然中了突厥的奸计,要是展儿你没去北平府,他岂不是要葬送在突厥手中?”
看得出来,杨林对此事颇为气愤,话语之中既有对罗艺的不满,也有对马展在北平府的庆幸。
就算杨林不在北平府,但他作为大隋靠山王,自然关心整个大隋的局势。
若是北平府真出了什么问题,杨林必然第一时间领兵征战,他存在的意义,就是捍卫大隋,保护大隋的局势安稳。
怒斥了罗艺几句,杨林也冷静下来,虽然此事有些突然,但终究是解决了,并未真让突厥杀入大隋。
想到此处,杨林对马展赞赏道:
“看来本王让你北上,真是一个明智之举,要是让老大他们去,恐怕真让突厥奸计得逞,杀入北平府了。”
虽然马展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下,他们三人冲入敌军,助罗艺突围之事。
但杨林久经战阵,怎会想象不到其中凶险,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别说是登州府了,就算是放眼整个天下,能够做到这等程度的,也是屈指可数,而马展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杨林的夸奖,马展脸上露出笑容,嘴上却颇为谦虚道:
“父王过誉了,这都是儿臣分内之事。”
杨林瞥了他一眼,朗声道:
“在本王面前,就不必这般客套了,该是你的功劳,肯定少不了。”
马展连连点头,他当然不怀疑这一点。
杨林向来都是赏罚分明,而且除了朝廷的赏赐,杨林自己也不会小气。
并未在此事上谈论太多,杨林相信,朝廷在得知消息后,肯定会有所决断,他只要守好登州府,等待朝廷安排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