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校园晨光·柠檬树下的思念

罗进相对沉稳些,但也一脸好奇,笑着问:“拍古装打戏是不是特遭罪?我看你之前博客上发那几张花絮照片,吊那威亚,飞那么老高,我看着都眼晕。”

“累是真累,”刘艺菲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的手腕,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初每天练剑、吊威亚留下的那种深入骨髓的酸胀感,

“胳膊腿儿都不是自己的了。不过也挺过瘾的!导演要求特别严,一个眼神儿,一个转身的劲儿,不到位就得重来,有时候一场戏能拍十几二十条。播出时间……”

她歪头想了想,“听我妈提了一嘴,好像电视台那边定在暑假档?具体日子我也不太清楚。” 她一边说着,目光不经意地掠过教室另一角。

江一燕独自一人坐在靠墙的位置,正低头专注地看着一本英文原版书,长长的头发垂下来遮住了半边脸,仿佛教室里的热闹与她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

刘艺菲平静地收回目光,心里没什么波澜。有些人,气场不合,做不了朋友,那就各自安好呗,强求不来。校园这么大,能玩到一起的人多着呢。

一天的课程排得那叫一个瓷实,跟打仗似的。上午是崔老爷子的理论课,下午紧接着就是台词课和形体课。台词课在另一个小排练厅,老师是位声音条件极好、要求也极严的女老师。今天练的是大段情感爆发力的独白。

刘艺菲站在排练厅中央,深吸一口气,努力调动着情绪,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虽然偶尔气息还有点不稳,但那份投入和渐入佳境的感觉,让老师也微微点头。

形体课就更热闹了,换上了紧身的黑色练功服,把姑娘们的身段勒得一清二楚。老师喊着拍子,大家跟着练习芭蕾基础。

刘艺菲从小练舞的童子功这时候就显出来了,小腰板挺得笔直,脚尖绷得跟尺子量过似的,每一个擦地、小踢腿、控制,都做得干净利落,流畅又好看。

“嗷——!”旁边传来周扬杀猪般的惨叫,她正龇牙咧嘴地跟自己的横叉较劲,大腿根离地面还有老大一截距离,疼得五官都皱成了一团,

“茜茜!快看看我!我感觉我的筋要断了!老天爷啊,你这腿是橡皮筋儿做的吗?怎么能这么软!羡慕嫉妒恨啊我!”她一边嚎,一边羡慕地看着刘艺菲轻松地完成一个漂亮的控旁腿。

刘艺菲抿着嘴偷笑,没敢接话茬刺激她,心里却偷偷飘过一丝小得意:嘿嘿,这软度,可是去年为了演好古墓派传人,被汪言哥哥特意请来的佩佩姐(资深舞蹈/形体老师)拿着小棍儿“监督”着,硬生生“折磨”出来的血泪成果!现在想想,那酸爽……值了!

傍晚时分,夕阳慢悠悠地往西山下沉,把天边染成一片暖融融的橘红。金色的余晖慷慨地洒在顺义别墅的庭院里,给每一片草叶、每一块砖石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庭院里那棵移栽过来、挺过了第一个寒冬的柠檬树,此刻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光秃秃的枝桠上,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冒出了点点嫩绿的新芽,

小小的,怯生生的,却又充满了倔强的生命力,在带着凉意的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刘艺菲回到自己温馨的小窝,脱掉在外面穿了一天的衣服,换上了一身软乎乎的棉质家居服,浅粉色的,上面印着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熊。

她趿拉着毛茸茸的拖鞋,怀里抱着几样东西:一本英文原版《加勒比海盗2》剧本、一个厚厚的素描本,还有几支削得尖尖的铅笔。她熟门熟路地走到柠檬树下。

树下那张铺着厚厚软垫的藤编躺椅,是她的专属宝座。旁边的小圆藤桌上,家里的阿姨已经贴心地给她泡好了一杯温热的蜂蜜柠檬水,玻璃杯壁凝结着细密的水珠,袅袅地冒着一点热气。

她把自己舒服地“陷”进躺椅里,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先拿起那杯蜂蜜水,“咕咚”喝了一大口,温润微甜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初春傍晚的微寒。

然后,她才郑重其事地翻开那本沉甸甸的剧本。这是汪言哥哥布置的“家庭作业”——提前熟悉《加勒比海盗2》的剧本,特别是那个叫云长缨的海盗船长角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最终选角还没完全敲定,汪言哥哥的原话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茜茜,先把功课做足。”

“黑珍珠号(The Black Pearl)……戴维·琼斯(Davy Jones)……飞翔的荷兰人(The Flying Dutchman)……” 刘艺菲小声地、磕磕绊绊地念着这些英文名词,小眉头不自觉地又拧成了小疙瘩。

英文剧本尤其是里面充斥的大量航海术语、海盗黑话和奇幻生物设定,哪怕对于她这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人也看得一个头两个大。

她看得非常认真,左手边还放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遇到不认识的词,就赶紧查,然后在剧本旁边的空白处,用小楷写上注释和中文意思。有时一个长句子结构复杂,她得反复读好几遍,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分析着语法。

看剧本看得眼睛发酸,脑子也有点转不动了,她放下剧本,长长地舒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落在旁边的素描本上。

她拿起本子和铅笔,翻到崭新的一页。铅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春蚕在啃食桑叶。她微微侧着头,眼神专注,笔下的线条由轻到重,由模糊到清晰。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笔挺修身西装、侧脸线条冷峻而流畅、眼神深邃仿佛藏着星辰大海的年轻男子轮廓便跃然纸上——正是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