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游赏江陵暂舒怀 金榜再题显英才

------

第八十八章 游赏江陵暂舒怀 金榜再题显英才

府试那场持续近六个时辰的鏖战,耗费了陈彦和赵修远极大的心神。交卷之后,两人都感到一种从内到外的疲惫。回到“悦来居”客栈,匆匆用过晚饭,向赵先生详细汇报答题情况后,便各自回房,几乎是头一沾枕头就沉沉睡去,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深沉。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入房间,陈彦才自然醒来。经过一夜的休整,他只觉神清气爽,连日来的紧张和疲惫一扫而空。推开窗,府城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丝湿润和凉意,远处街市传来的喧嚣也显得不那么刺耳了。

用早饭时,赵文渊先生看着两位弟子恢复了不少精神,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笑意,开口道:“府试已毕,阅卷放榜尚需数日。这几日,你们也不必终日枯坐客栈,徒增焦虑。江陵府乃历史名城,人文荟萃,有不少值得一游之处。今日起,便让延岳带着你们,在府城内外走走看看,开阔眼界,舒缓心情吧。读万卷书,亦需行万里路。”

陈彦和赵修远闻言,都是又惊又喜。他们早就对府城的繁华与名胜心生向往,只是碍于备考,不敢分心。如今得到先生的首肯,自然是求之不得。连一旁的陈延岳和石头也兴奋起来。

“多谢先生(父亲)!”两人齐声应道。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在陈延岳这位虽然不算精通文墨却热情十足的“导游”带领下,陈彦一行人开始了对江陵府的游览。

他们首先登上了位于城北的雄楚楼。此楼高耸入云,飞檐翘角,气势磅礴。站在楼顶凭栏远眺,整个江陵府城尽收眼底。但见屋舍鳞次栉比,街巷纵横如棋盘,浩荡的长江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江面上帆樯如林,百舸争流。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此情此景,令人心胸为之一阔。赵修远兴奋地指指点点,陈彦则默默感受着这“极目楚天舒”的壮阔,心中对于“江山如画”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随后,他们泛舟于城西的镜湖之上。镜湖水面开阔,波光粼粼,四周垂柳依依,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舟行湖上,清风拂面,荷香阵阵。与雄楚楼的雄浑相比,镜湖显得格外清幽雅致。他们甚至在湖心岛上的古寺中,看到几位老僧在菩提树下静静弈棋,更添几分禅意。这份宁静,让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他们还特意去参观了 江陵府学宫和文庙。府学宫规模宏大,建筑庄严,碑刻林立,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文庙更是庄严肃穆,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及其门下贤哲。置身其中,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对圣贤之道、对学问本身产生更深的敬意。陈彦在孔子像前恭敬行礼,默默许下继续潜心向学的愿望。

当然,他们也少不了去府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市逛了逛。这里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从精美的丝绸瓷器、罕见的海外奇珍到各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陈延岳给每人买了些当地特色的点心,石头更是对街边杂耍看得目不转睛。

这几日的游览,让陈彦和赵修远不仅放松了身心,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江陵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生机,眼界大为开阔。陈彦心中暗叹,这“行万里路”确实与“读万卷书”相辅相成,对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大有裨益。

(视角转换)

与陈彦等人悠闲游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陵府衙内的紧张与忙碌。

府试结束的第二天,所有的试卷便在知府大人的亲自监督下,完成了糊名、誊录等程序,进入了紧张的阅卷阶段。阅卷地点设在府衙内一处戒备森严的厅堂,由知府大人坐镇,数位府学教授、训导以及从各县聘请的资深学官共同批阅。

厅堂内鸦雀无声,只有纸张翻动和毛笔划过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一种无形的压力。每位阅卷官都神情专注,仔细审阅着每一份试卷,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时而摇头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