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枢外院,坐落于周天星辰大阵笼罩区域的边缘,与核心阵眼所在的山谷腹地遥相对望。这里并非想象中殿宇林立的宏伟建筑群,而是一片依山势开凿的石室与散布其间的青石平台,显得古朴而静谧。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纯粹霸道的星力,而是一种混合了诸多灵材气息、符文道韵的复杂波动,少了些许压迫,多了几分玄奥。
陆明的调令来得很快,在赵霖发话的次日,他便收拾了寥寥几件行李,离开了待了数月的校验组。何铭拍了拍他的肩膀,未多言语,眼神复杂,有惋惜,也有一丝如释重负。陆明这个弟子,能力出众,却也如同一个漩涡,总能卷入是非。他的离开,对校验组而言,或许并非坏事。
新的职责,正如赵霖所言,是负责基础符文的临摹与初筛。
带领陆明的是一位姓冯的执事,修为在筑基初期,面容枯槁,眼神却异常专注明亮,手指因长年累月接触灵墨与符纸,染着一层洗不去的淡青色。他将陆明领到一间宽敞却堆满材料的石室中,室内光线柔和,源自镶嵌在顶壁的几颗“明光石”。
石室内已有数名弟子正在伏案工作,他们听到动静,只是抬头看了一眼,目光在陆明身上短暂停留,便又低下头,专注于手中的符笔与玉简,显得异常沉默和专注。
“此地是‘摹纹殿’乙字十三号石室。”冯执事声音平淡,带着一股符纸般的干燥感,“你的工作,便是将这些。”他指向石室一角堆积如山的、切割整齐的淡青色玉片,“按照这些标准图谱。”又指向墙壁上悬挂的数十幅闪烁着微光的复杂符文影像,“进行一比一临摹。要求:笔触精准,灵韵连贯,不得有丝毫偏差。临摹完成后,置于那边的‘辨灵盘’上,若能引动盘上灵光稳定亮起三息,无闪烁、无异响,便算合格,可计入功绩。若失败,自行记录原因,玉片回收处理。”
冯执事语速极快,交代完便递给陆明一支触手冰凉、笔尖泛着银芒的“凝神笔”,一小罐散发着奇异草木清香的“基础灵墨”,以及一枚记录工作要求和标准符文图谱的玉简。
“每日需完成至少三十枚合格临摹,多者有功。材料自取,若有不明,可查阅玉简,或……尽量自行领悟。”冯执事说完,便不再理会陆明,自顾自走到石室深处一张堆满残破古老符箓的石台前,埋头研究起来,仿佛外界一切都与他无关。
陆明握着冰冷的凝神笔,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淡青色玉片和墙壁上那些繁复到令人眼花的符文图谱,心中了然。这工作,枯燥、耗时,且极其考验耐心、专注力以及对灵气微操的掌控力。绝非易事,但正如赵霖所言,环境“单纯”,远离了直接的纷争。
他寻了一处空着的石台,静心坐下,并未急于动笔。而是先拿起那枚玉简,将神识沉入其中。
玉简内信息庞杂,不仅包含了所有需要临摹的基础符文图谱(从最简单的一元聚灵纹,到稍复杂些的二元稳固纹、三元流转纹等等),还详细记载了临摹时灵力注入的轻重缓急、笔锋转折的要点、以及常见错误的分析。这些符文,皆是构建周天星辰大阵,乃至绝大多数修仙者常用阵法、法器的基础“砖石”。
“原来如此……阵法之道,根基在于符文。万千变化,皆由这些基础单元组合衍化而来。”陆明心中若有所悟。在校验组时,他更多是从宏观能量流转角度感知阵法,而此地,则是从最微观的构成单元来理解。
他深吸一口气,排除杂念,空灵根赋予他的心神澄澈特性此刻发挥了作用。他先选择了最简单的一元聚灵纹,仔细观察墙壁上影像的每一处细节,笔触的起承转合,灵光流转的韵律。
然后,他蘸取灵墨,落笔。
“嗤……”
笔尖接触玉片的瞬间,一股微弱但清晰的阻力传来,同时需要将自身一丝空灵气均匀、稳定地透过笔尖注入墨中,再烙印于玉片之内。这对灵气掌控的要求极高,多一分则线条臃肿、灵光溃散,少一分则纹路干瘪、灵韵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