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执事带着那枚优化后的二元稳固符匆匆离去,已过三日。石室内恢复了往日的沉寂,只余下笔尖划过玉片的沙沙声,以及辨灵盘偶尔亮起的微光。然而,那无形的涟漪却并未消散,反而在沉默中酝酿着更深的变化。
其余几名弟子看向陆明的目光,已从审视变成了某种程度的疏离,甚至带有一丝敬畏。他们依旧沉默工作,却默契地与陆明保持着距离,仿佛靠近他便会被那不可知的光芒灼伤。陆明乐得清静,每日除了完成定额,便将全部心神沉浸在玉简浩如烟海的符文知识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理解、推演。
他不再局限于被动临摹,而是开始尝试在心中拆解、组合那些基础符文,模拟它们在不同结构下的能量交互。空灵根带来的独特感知,让他能“看见”这些虚拟结构中能量的流动、碰撞与融合,虽只是心神推演,却比单纯临摹更能触及符文的本质。
这一日,他正在推演一个由三道“锐金纹”、两道“厚土纹”及一道“流转纹”构成的简易“金戈符”结构。按照玉简记载,此符激发后可凝聚一道锐金之气攻敌。但在他的推演中,这结构虽能成符,却总觉得那金戈之气过于外露霸道,缺乏变化,且对自身灵气消耗颇大。
“金戈之气,源于锐金,行于流转,终需落于实处……厚土承载,或可不仅仅是稳固基座?”陆明心念微动,回想起那日调和金土冲突时,那道自衍的螺旋辅纹所带来的“金气滋土,土凝金锋”的奇妙平衡。
一个更大胆的念头浮现。
他能否……不以厚土为被动承载,而是让其主动参与,与锐金、流转二纹构成一个更精妙的循环?让金戈之气并非一次性爆发,而是如同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个想法完全偏离了玉简中的标准结构。他屏息凝神,心神完全沉入推演。
在他的“视野”中,代表三道锐金纹的能量线条不再笔直锐利,而是被他在心神中微微扭曲,带上了些许弧度和震颤的韵律,模拟星辰轨迹中那些蕴含“穿刺”与“震荡”意味的星力流。两道厚土纹也不再是简单的厚重板块,而是被构想成如同大地脉络般交织的网络,蕴含着“承载”与“生发”的意蕴。而那道流转纹,则被他尝试赋予更复杂的引导特性,如同江河主干,连接金与土。
推演极其艰难。新的结构远不如标准结构稳定,能量在金与土的交互中时而冲突,时而沉寂,难以达成理想的循环。数次推演,结构都在中途崩溃。
陆明没有气馁,空灵根全力运转,捕捉着每一次崩溃前那细微的能量变化,不断调整着三者的比例、衔接的角度、灵韵的强弱。
不知失败了多少次,就在他心神再次感到疲惫之时,一次偶然的调整——他将一道厚土纹的能量节点,与一道经过扭曲的锐金纹的波谷处,通过流转纹以一种极其刁钻的角度连接起来——
“嗡!”
心神之中,那虚拟的符文结构猛地一亮!三道带着弧度的锐金纹如同三道蓄势待发的星芒箭矢,震颤着引动锋锐之气;两道脉络状的厚土纹则如同张开的巨弓与大地,不仅提供了稳固的基座,更将那流转而来的锐金之气部分吸纳、积蓄、反弹;流转纹如同弓弦,巧妙地调节着金土之间的能量输送与反馈!
一个微小而完整的能量循环,赫然成型!金生土,土蕴金,流转不息!这结构散发出的意蕴,不再是单纯的锐利霸道,而是多了一种连绵不绝、后劲深沉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