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没有立刻开始布阵,而是围绕着井口缓缓行走,同时将神识小心翼翼地延伸出去,避开那些最狂暴的能量喷发点,仔细感知着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点,混乱能量流的强度、属性构成以及变化规律。
他发现,虽然整体能量混乱不堪,但在某些瞬间,某种属性的能量会短暂地占据主导。比如某一刻,火属性灵气会突然喷发,下一刻又可能被水属性取代。而且,距离井口越近,能量越狂暴,变化也越快;距离稍远,则相对平缓,但能量强度也随之减弱。
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吸引到足够强度的能量用于测试,又不能让阵法瞬间被冲垮。
最终,他在距离井口约五丈左右的一处略微凹陷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能量流相对周边稍弱,且有一块天然的黑石略微阻挡了正面最狂暴的冲击。
选定了位置,他立刻开始行动。他没有急着构筑聚灵阵的主体,而是先利用有限的材料,在选定的位置周围,快速布置了几个极其简易的、功能单一的辅助结构。
他先用星辰铁碎屑混合少量导灵木粉,勾勒出几个微小的“分流导引符”,作用不是吸引能量,而是像礁石一样,将冲击过来的最狂暴能量流提前引导、分散开,避免正面冲击阵眼。
接着,他又利用剩下的边角料,构筑了几个结构简单的“属性感应标记”,布置在聚灵阵预期的能量入口周围。这些标记本身不具备调节功能,但它们能与陆明即将构筑的“自适应平衡网络”产生联动,为其提供最基础的能量属性变化信息。
做完这些前置工作,他才开始正式构筑核心的“小聚灵阵”基盘。他采用的是最标准、最稳定的结构,没有进行任何额外的性能强化。因为他知道,在此地,任何对聚灵效率的强化,都意味着会吸引来更狂暴的能量,加速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聚灵阵基盘即将完成时,最关键的一步到来——构筑“自适应平衡网络”。
这一次,他没有像在百炼堂那样,构筑一个相对复杂、覆盖全面的网络。材料和时间都不允许。他采取了更取巧、也更冒险的方案——一个“核心响应式”网络。
他将这个简化版的网络,直接集成在了聚灵阵的阵眼以及几个主要能量回路节点上。网络的结构极其精简,只保留了最核心的感应和最基本的相位调节功能。它的响应策略也更为激进——不再追求全面平衡,而是重点应对检测到的、瞬时强度最高的那种属性灵气,进行快速但幅度有限的压制或疏导,优先保证阵法核心不被单一属性的狂暴能量瞬间冲垮。
这是一种“断尾求生”式的策略,牺牲部分性能和稳定性,换取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时间。
当最后一笔星纹落下,整个简易阵法悄然成型。外表看去,只是一个略显粗糙、甚至有些寒酸的小聚灵阵,但只有陆明知道,其核心处隐藏着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平衡系统。
他后退几步,看向吴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