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工艺品厂这几年效益很是不错,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产品不但远销港澳,国内市场也是有极大起色,罗金明并不满足,又盯上了东南亚市场,此时正在和几位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老板谈合作的事情。
对方自恃在其国内有垄断渠道,要价很高,罗金明心道,真是想睡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正好趁机压一压这几个漫天要价的家伙,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几位老板,按住话筒,低声道:
“你们稍等一会,这是我们原来的副市长,现在省政府陆主任的电话。”
几位老板听说是省政府官员的电话,都有些敬畏。
罗金明放开话筒,放大声音高兴地道:
“主任老弟,好久没有听到你的声音,你把我们老哥们都忘掉了……”
一旁的几个华侨商人坐在那里,但耳朵都竖其来听着罗金明打电话。
罗金明对陆政东的称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有语病的,但在只有这样的称呼才能既将对陆政东的尊敬用声音表达出来,又能拉近两人的距离;让陆政东舒服,又让陆政东能想起当年在山和一起战斗的时光。
陆政东和罗金明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因此他在罗金明面前就根本不动心思,将罗金明当成了纯粹的老朋友,笑道:
“我怎么会忘掉一起奋斗的老哥们,只是俗事缠身,实在抽不出时间,今天有件事想请你帮帮忙,恩……一定要保密……”
罗金明一听,忙走了出来,在一边接电话,然后才问道:
“什么事这么慎重?”
“省里有领导要搞下调研,已经到了长滩,不过没有通知阳河县委县政府,他想到山和乡看一看农村的情况,作为这一次调研工作的第一站,这到乡里生活问题就是个问题,我想请你亲自落实一下。”
陆政东虽然没明说,但罗金明一听陆政东安排这些就猜到有比陆政东还大的人物,赶紧说道:
“这事就包在我身上,我是在市里包一桌最好的酒菜还是找两个厨师回乡里?我正在县里……”
罗金明正是因为陆政东才又重新当上了工艺品厂的厂长,而工艺品厂能红火起来,多半也是陆政东的功劳,他这几年就是提成,也是收入不菲,于公于私,他对陆政东都是感激不尽。
“不必,领导经常在宾馆宴请客人,宾馆菜早就吃腻了,就搞正宗的农家菜,看看哪家还有腌制的腊麂子肉野猪肉之类的,想办法搞一些,地点就在乡里几个村支书家选,哪家条件好一些,手艺好一些就定哪家,要抓紧,我们估计十点左右就到山和乡,你在十二点左右一定要准备好,不过,不管定哪家,你一定要想办法保证安全、卫生,这一点一定要千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