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堆在角落里的“小五行轮转阵”残骸,比陆明预想的还要破败不堪。数十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阵基部件散乱堆积,大多蒙尘,不少上面还有明显的裂纹甚至缺失。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的能量残留彼此纠缠、冲突,形成一种混乱而滞涩的力场,靠近便能感到隐隐的排斥。
陆明没有急于动手清理或修复。他首先做的,是围绕着这堆残骸缓缓踱步,同时将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般铺开,仔细感知每一个部件的材质、内部结构、损坏程度,以及其原本在整体阵法中可能承担的功能。
这就像接手一个濒临破产、管理混乱的项目,第一步永远是全面的尽职调查,厘清现状,而非盲目投入资源。
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他才初步将这座复合阵法的“残骸地图”在脑海中构建出来。这“小五行轮转阵”虽冠以“小”字,但其复杂程度远超他之前接触过的任何单一阵法。它由五个核心单元阵基(对应五行)和超过二十个辅助联结、能量缓冲、属性转化节点构成,彼此通过精密的能量回路勾连,形成一个旨在实现五行相生、轮转不息的整体。
然而现在,五个核心单元中,“火”行单元几乎完全碎裂,只剩几块焦黑的残片;“土”行单元缺失了近三分之一,核心符文磨损严重;“金”、“木”、“水”三个单元相对完整,但也各有损伤,且内部的能量回路多处断裂或淤塞。那些辅助节点更是损毁大半。
吴涯长老的要求是修复并至少让金、木、水三个单元初步联动。这意味着,他不仅需要修复这三个相对完整的单元,还必须修复或重建连接这三者的能量回路和必要的辅助节点,并确保它们之间的能量流转能够形成初步的、稳定的循环,而非相互冲突。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陆明盘膝坐在残骸前,双目微闭,识海中星钥散发出朦胧清辉,辅助他进行推演。他没有立刻开始动手修复任何一个具体部件,而是先在脑海中尝试重构这三个单元联动的能量模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金?不,那是相生循环的一部分,但若要三者稳定联动,必须考虑能量在流转过程中的损耗、平衡以及相互制衡。金锐利,需水润之,方能生木;木生长,需金斫之,方能成材;水流动,需木疏之,方能不息……这其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比例、流速控制、节点缓冲,复杂无比。
他尝试了数种从万卷楼和碑林中学到的经典联结方案,但在星钥的模拟推演中,都因为当前部件状况不佳或能量特性难以完美匹配而出现了各种问题。不是能量在某一节点淤积导致不稳定,就是流转不畅导致循环中断。
“看来,照搬经典方案行不通。”陆明睁开眼,眉头微蹙。材料的限制和部件的残损,使得他无法构建一个“理想”的模型。必须根据现状,设计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冗余度的“非标准”解决方案。
这恰恰激发了他的挑战欲。在前世的项目中,他最擅长的就是在资源有限、条件苛刻的情况下,找到最优解。
接下来的几天,陆明完全沉浸在对这三个单元能量交互的反复推演和优化中。他不再追求完美的五行生克理论,而是基于现有部件所能达到的实际性能参数,进行“可行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