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修复重点放在了确保能量回路“通畅”和关键节点“稳固”上。对于那些难以完全修复的细微损伤,他不再强求恢复原状,而是设计了一些微小的辅助星纹,如同“桥梁”或“缓冲垫”,引导能量绕行或平稳过渡。对于三个单元之间的能量强度差异,他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可调节的“能量阻尼”节点,通过微调其结构,来平衡金、水、木三者输出的能量流,使其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对神识和计算能力是巨大的考验。若非有星钥辅助,他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复杂的推演。
推演方案初步确定后,陆明开始动手修复。
他首先选择从相对最完整的“水”行单元开始。这个单元主体由一种名为“寒玉”的材料构成,触手温凉,内部刻有复杂的水系符文。其上一道深刻的裂纹几乎贯穿了核心能量回路。
陆明没有直接用星力填补,而是先以极精细的操控,用一丝混沌星力如同探针般深入裂纹,感受其内部结构的破坏情况。然后,他取来一小撮之前任务剩下的流银砂,混以几种具有粘合与导能特性的辅助粉末,调制成一种特殊的“灵胶”。他小心翼翼地用神识操控着灵胶,一点一点地渗入裂纹最深处,不仅填补空隙,更是在内部按照他推演出的新能量路径,重塑了部分细微回路。
修复过程缓慢而枯燥,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差错。当“水”行单元最后一点裂纹被完美修复,内部能量回路重新亮起柔和蓝光,并传来流畅的能量波动时,陆明才长长舒了口气,额头上已见细密汗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了修复“水”行单元的经验,后续处理“金”行单元(主体是某种星辰金属)的符文磨损和“木”行单元(一种灵木雕刻)的局部焦黑损坏,虽然各有难点,但都得以顺利解决。
最困难的,是重建那些连接三个单元的辅助节点和能量回路。很多原有的联结结构已经无法使用,他必须根据自己的推演方案,利用手头有限的材料(吴涯只提供了最基础的修复材料),重新构筑。
他如同一个精密的工程师,时而熔炼金属勾勒新的回路导线,时而雕刻木石构建能量缓冲桩,时而调制不同属性的灵胶进行粘合与绝缘处理。他将从“源纹”碑和“融灵”碑上学到的关于材料特性和能量引导的知识运用到了极致。
时间一天天过去。
当最后一道由星辰铁细丝勾勒的联结回路,被精准地嵌入重新塑形的“能量阻尼”节点,并将修复一新的“金”、“水”、“木”三个单元阵基连接起来时,陆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深吸一口气,按照推演了无数遍的启动序列,将一丝精纯的混沌星力,注入作为循环起点的“金”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