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陆明初步筛选出了七个他认为最有潜力、且彼此之间可能存在联动效应的基础星纹变种。这七个变种,分别侧重于能量的“聚、散、引、导、震、凝、生”。
接下来,便是如何将这些变种星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座具备“变化”的复合阵法。
他构思的核心方向,是“攻防转换”。一座阵法,既能形成坚实的防御,又能在关键时刻,将积蓄的防御能量转化为凌厉的攻击。这需要对能量疏导与转化有着极深的理解。
他设计了一个以“土凝变纹”和“水导变纹”为核心的基础防御框架,负责吸收和储存外来冲击能量。然后,引入“金锐变纹”和“火震变纹”作为攻击转化的出口。而关键的“能量转化枢纽”,他计划使用自行推演的“木生变纹”与“风行变纹”结合,形成一个能够调节能量属性与流向的中枢。
整个阵法的“变化”契机,则设定为当防御框架吸收的能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自动触发转化枢纽,将储存的能量经由攻击星纹释放出去。
框架搭好,更精细、更繁琐的推演开始了。不同变种星纹之间的能量兼容性问题,转化枢纽的触发阈值与稳定性,攻击释放的形态与威力控制……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计算、调整。
他再次投入废寝忘食的推演之中。洞府内,星力勾勒的阵法结构图变得越来越复杂,能量流转的模拟演示光影变幻不定。
期间,他也去了一趟宗门的坊市,用自己积攒的部分贡献点,兑换了一些必需的、基础属性的阵法材料,用于后续的炼制测试。他没有选择昂贵的材料,一方面贡献点有限,另一方面,用最基础的材料完成设计,更能体现阵法的普适性和他设计的精妙。
两个月时间匆匆而过。
这一日,陆明洞府内悬浮的最终版阵法结构图,终于稳定下来。图中,数百个基础星纹及其变种构成了一个精密而和谐的整体,能量流转路径清晰,攻防转换的节点明确。
他长吁一口气,眼中布满血丝,神色疲惫,却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