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时间上也来得及,刘建中虽然是要下决心调整他,不过这毕竟不是突发事件了,刘建中是采取的正常的调动程序,组织部拿出意见,常委上研究,等等这一套程序走下来起码也得十天半月的,陆政东很快就有了让省里的重量级媒体把这个此之前把此事捅出来的想法,而省商报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省商报在省里的影响力不如西河日报,但省商报彼此熟悉,更重要的是,西河日报是省委的机关报,主要是弘扬主旋律,这样的事情西河日报说不定不会报道,但省商报不一样,一是身份没那么高贵,二是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为了突出自己的风格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报道上比西河日报要犀利,批判性要强烈一些,上一回长滩搞开发区,那算是省里先吃螃蟹的,遇到有人爆料,省商报都还准备报道,不过是他做了工作这件事最后才消弭于无形。
像乡政府被骗了这样能极大的提升报纸发行量的东西,而且目标也只是东来县,只要把握好分寸不把云雾市里的领导卷进去,受到的压力也不会很大,对刚刚升任为部门负责人、急需拿出点像样东西的蒋晓峰肯定是有不小的吸引力的。当然,陆政东肯定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把这事全寄托在省商报身上,还要找找备选的其他媒体……
蒋晓峰显然对此极有兴致,很有兴趣的说道:
“随着经济发展,类似的事情肯定越来越多,我们四河相对经济相对落后,许多干部对经济工作不够熟悉,这些骗子也就瞅准了这样的空子,大肆行骗,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我倒是想把这个做为标本,解剖解剖,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蒋晓峰的这话让陆政东心里也踏实不少。
陆政东暗道,蒋晓峰的感觉还是非常敏锐的,同样的新闻,不同的角度带给人们的讯息也就不一样,蒋晓峰深知眼下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是大方向,这一点不能突破,所以一下就选择了“警示”这个角度,这样虽然震撼的力度小一些,但引起的争议也小很多,迂回一下,同样能达到目的……
蒋晓峰这么讲,陆政东再多讲那就是画蛇添足了,两个人坐了一会,蒋晓峰要忙,陆政东得到市里要调整他的消息,想要反击,也有许多事情要准备,也就顺势告辞……
第66章 逆袭成功
宜蓝县里,苏东强早上起床,昨晚陪市里来的年终工作检查组,喝了不少酒,可这一早起来还是精神抖擞的,心里不由道,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吃过早饭,从招待所到了县政府,走向办公室的时候,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带着敬畏的给他打着招呼,县政府的副职们也是分外的热情。
不但如此,原来在常委会上都是唯陆政东马首是瞻的县委常委们对他客气了不少,他提议的事情治安常委会上基本上谁畅通无阻。
个中原因,苏东强也心知肚明。无他,就是关于陆政东调走,他接掌县委书记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关于人事上的小道消息从来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本接近于真相,苏东强作为当事人,更知道这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陆政东将调市统战部,而他接掌县委书记,这件事已经在市委的书记碰头会上通过,只等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他接掌县委书记,那县长的位置也就空了出来,市里是想力求维持宜蓝的稳定,那有实力竞争县长的重量级常委肯定也是会放手一搏的,常委去当县长又空出一个位置,肯定也有人有想法,而他多少还有点建议权,有人甚至上门来拉关系了……
虽然苏东强表面还是和往常一样,但是心里也按捺不住喜悦,他从副县长到常务副县长再到县长,用了将近十年时间,而从县长到县委书记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这在之前他是想破都不敢想的事情。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古话真是不假,若不是搭上杨凯麟这条线,恐怕他到现在还在常务副县长位置上熬着。
进了办公室,苏东强把秘书和办公室主任送来需要签字的事情处理完,看看距离十点钟的一个会议还有些时间,就饶有兴致的翻开了报纸。看报纸,这是绝大部分机关干部的习惯,干部看报纸除了关心社情民意,更重要的还是其中蕴含的政治风向,而政治风向的变化事关自身的命运和前途,所以苏东强也是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苏东强快速的浏览了一下人民日报和西河日报的重要版面,觉得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又拿起了长滩日报,拿起的时候带起了下面的省商报。
省商报不是省里的机关报,但由于和长滩市关系不错,发了长滩市不少稿件,作为回报,下市里的机关和下面区县都订了不少,苏东强平常基本上都不看,但看到看到头版一行标题一下就吃了一惊,不可置信的看着那标题,然后连忙放下手头的长滩日报,翻到标题所提示的版面,急切的把内容看完。